二龙回族乡位于定远县南部,距县城30千米。南与肥东县接壤,是滁州市的民族乡,也是安徽省成立早、回族人口聚居多的一个民族乡。面积41.4平方千米,总人口15016人(2007年),其中回族人口11442人,占总人口的76.2%。辖5个行政村,其中回族村4个。集镇面积2.1平方千米,人口4000多人。地处江淮分水岭,属典型的丘陵地带,易旱易涝。2002年被省确定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之一。朱滁公路穿境而过,离合蚌公路仅9千米。古迹有虞姬墓(又称嗟虞墩)、明朝大将军蓝玉的凉国公府遗址。
[沿革]明初因凉国公蓝玉的蓝姓聚居而称为蓝府城,后朱元璋因怀疑蓝玉有谋反之心,派黑马将军王瑛(回族)领兵到此围剿蓝族而定居此地,慢慢地以王姓的回民居住较多,称为王回岗。1940年2月,新四军二师政委谭震林到此察看战争地形,看到此处地形像“二龙戏珠”,深有感触地说:“这里以后就叫‘二龙’吧。”从此,王回岗就改称“二龙”。1949年设二龙乡,1961年成立公社。1966年改回清公社,198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个民族乡。1997年,面积38.3平方千米,人口1.4万,辖二龙农科、岗正、谭村、高庄、中汤、双河、三苏、小岗8个村委会。
[2006年代码]341125215(11个行政村):~200岗镇村 ~201中汤村 ~202三苏东片村 ~203三苏西片村 ~204小岗村 ~205双河村 ~206红卫村 ~207谭村村 ~208农科村 ~209大安村 ~210官塘村
附:《二龙回族乡行政村区划调整的实施方案》 为加快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,加强村级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,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,根据县委、县政府《关于全县行政村区划调整的意见》(定发[2007]2号)精神,结合我乡实际,制定出我乡行政村区划调整的实施方案。 …… 四、 区划调整方案 根据县文件关于调整后的行政村人口原则上控制在3000—5000人左右,宜大则大,宜小则小。总之,要有利于发展,有利于稳定,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原则。结合我乡实际,按照县政府《关于二龙回族乡行政村区划调整的批复》(政复[2007]32号),我乡原11个行政村调整为5个行政村。 1、将岗镇村、农科村合并成立岗镇村,村部设在街道。 2、将中汤村、官塘村(小陈村民小组)合并成立中汤村,村部设在中汤村民小组。 3、将三苏西片村,三苏东片村、官塘村(除小陈村民小组)合并成立三苏村,村部设在苏西村民小组。 4、将小岗村、双河村合并成立小岗村,村部设在南庄村民小组。 5、将红卫村、谭村村、大安村合并成立红卫村,村部设在大周村民小组。
附:二龙回族乡政府《关于二龙回族乡行政村区划调整报批的请示》(二政[2007]5号 2007年2月27日) 县人民政府: 我乡位于定城东南约30千米处,国土面积41.4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28367亩,3785户,15016人,其中非农人口457人,现辖村委会11个,111个村民小组,村平均人口1365人。 根据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《关于做好全省乡、镇区划调整工作的通知》(皖办[2003]10号文件)、《定远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(2006—2010)》、县政府《关于调整行政村区划的报告》(定政秘[2006]56号)文件精神和县委、县政府意见,结合我乡的历史、自然地理环境、群众生活习惯、交通水利、行政管理等客观因素,经我乡党委政府共同研究,现将我乡行政区划作出调整,调整方案如下: 1、岗镇村383户、1517人,耕地面积2597亩,与农科村442户、1744人,耕地面积1328亩合并为岗镇村。合并后岗镇村825户、3261人,耕地面积3925亩,村委会驻地集镇。 (17个村民小组) 2、中汤村557户、2208人,耕地面积3988亩,与官塘村小陈组25户101人、耕地面积222亩合并为中汤村。合并后中汤村582户、2309人,耕地面积4210亩,村委会驻地中汤小学。 (18个村民小组) 3、三苏西片村387户、1531人,耕地面积2773亩,三苏东片村229户、906人,耕地面积2347亩,与官塘村(除小陈组)94户、376人、耕地面积934亩合并为三苏村。合并后三苏村710户、2813人,耕地面积6054亩,村委会驻地苏东自然村。 (20个村民小组) 4、小岗村297户、1179人,耕地面积3130亩,与双河村293户1159人,耕地面积2100亩合并为小岗村。合并后小岗村590户、2338人,耕地面积5230亩,村委会驻地南庄自然村。 (23个村民小组) 5、红卫村448户、1790人,耕地面积3578亩,谭村村401户、1590人,耕地面积3066亩,与大安村229户、915人,耕地面积2304亩合并为红卫村。合并后红卫村1078户、4295人,耕地面积8948亩,村委会驻地大周自然村。 (33个村民小组) 妥否,请批示。 |